外贸预警 > 技术性贸易壁垒>ITA扩围:中国须加强内功,应对挑战

ITA扩围:中国须加强内功,应对挑战

2016-09-13 来源: CACS提供

      《信息技术协定》(Information Technology Agreement,简称ITA)是WTO于1996年12月9~13日达成、1997年4月1日生效的多边贸易协定,旨在分阶段将信息技术产品的关税削减至零,其成员代表了全球97%的信息技术产品出口额,涉及约300多个税号的产品。在签订ITA时,各方就已决定定期审查ITA的产品范围。1997年,WTO邀请各成员提交附加产品清单,但由于各方意见分歧较大,ITA扩围被搁置。鉴于多哈回合停滞和全球经济低迷,发达成员积极重启ITA谈判;2012年9月,ITA扩围谈判正式启动。谈判内容主要集中在扩大ITA覆盖产品范围;增加ITA成员;就非关税壁垒制定非约束性的原则。ITA扩围后将覆盖平板显示器、扬声器、耳机等新一代科技产品。

         全球信息和通信技术产品贸易蓬勃发展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信息和通信技术产品的进口额接近2万亿美元,占全球商品贸易总额的11%,超过农产品和汽车。
        发展中成员需求旺盛是全球信息和通信产品贸易额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亚洲发展中国家为信息和通信技术产品的主要出口地,占全球出口总额的2/3。中国在信息和通信技术产品领域的进出口表现尤其活跃,2012年,中国信息和通信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球信息和通信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30%。在所有主要的信息和通信技术产品分类中,中国的出口额均居世界首位。同时,中国也是最大的进口国,进口额约为3555.6亿美元,占全球信息和通信技术产品进口总额的18%。
        据欧洲信息技术观察组织(EITO)预测,2014年,全球信息和通信技术产品市场和服务销售额将实现4.5%的增幅,超过2013年3.8%的增幅,也高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如果ITA扩容进展顺利,全球信息和通信技术产品贸易还将大幅增长。

        美国332调查详析扩围前景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布332调查报告显示,在ITA下,扩大免税待遇将有利于美国信息和通讯技术产品对该协议签署国的出口。该报告对清单上每类产品在主要市场面临的关税、主要生产国、美国主要出口市场、美国主要进口来源地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多元集成电路、医疗设备、继电器和工业控制设备、光介质、扬声器和耳机5个行业将以此增加市场准入机遇,尤其是对欧盟、加拿大、墨西哥、中国和日本市场进行了详细分析。
        目前,谈判中涉及的260种免税产品清单,如果对这260种产品免税,将会涉及信息技术领域至少8000亿美元的贸易额,使全球GDP增加1900亿美元。

        发达成员启动ITA扩围“各怀鬼胎”
        除在多哈谈判停滞下寻求局部降税、寻求刺激经济和就业的增长点外,利用ITA争夺信息技术产业的制高点是发达成员推动此轮ITA扩围的主要意图。各成员对于ITA的扩容持不同观点,折射出各成员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的不同。美国希望通过局部降税模式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为其发达的服务贸易铺平道路。日本和韩国是消费类电子产品强国,消费类电子产品纳入ITA是最大的收获。欧盟信息技术标准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希望通过非关税壁垒的取消贯彻其严格的信息技术标准。

        扩围谈判已两次中止
        由于参与谈判的成员分歧较大,2013年7月谈判中止。经各方努力,10月下旬谈判重启,但11月21日美国突然宣布中止谈判,并指责中国对免税产品清单的异议令现阶段的谈判无法继续进行。2013年11月24日,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就ITA扩围谈判发表声明,指出美方不愿作出任何让步,且无视处于弱势的中方企业的诉求,要价远远超出中方产业的承受能力,是谈判至今未能达成协定的根本原因。
        实际上,谈判各方利益不同决定了ITA的扩容谈判实际上是一场发达成员间的利益博弈。为了在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应用市场上分得一杯羹,发达成员在扩围谈判中积极推动中国接纳260种产品的免税清单。每次谈判中止后,美国各利益集团多次来华游说,目前仍在与中方频繁接触,力争中国放宽免税产品范围,实现美国利益最大化。
        2014年3月,WTO总干事表示,ITA扩围谈判是具有全球意义的重要贸易谈判,但目前谈判各方依然存有分歧,何时能够达成协定还很难预料。

        零关税影响中国产业升级
        尽管ITA扩围后的零关税政策有利于我国竞争力较强的产品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在目前全球信息技术产业国际分工格局中,中国只是全球重要的信息技术产品生产基地,核心技术和标准仍被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所掌握。在我国信息技术产业中,加工贸易企业数量占70%以上,外商投资企业占80%的出口份额。信息技术产品的快速发展主要是产业供应链中低端产能释放的结果,这并不代表我国在信息技术产业上具有明显优势。ITA扩围后,零关税将有利于最新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入,并逐渐占领我国的高端消费类产品市场和高新技术产品市场。目前,我国的信息技术产业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在进口产品强大的竞争优势下,高端产品的发展空间将被压缩,严重阻碍我国信息技术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
        尽管ITA扩围将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拉动中国部分产品快速增长,但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在国际分工中还处于弱势地位。我国每年的集成电路进口额巨大,在关键技术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的情况下,如果谈判不能为我国信息技术产业提供缓冲期和合理的保护,就只能被动地绑定在信息技术产业的中低端,继续赚取微薄的加工利润。发展、壮大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成为当务之急,新出台的《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纲要》已明确以财政扶持和股权投资基金方式并重,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扶持基金也有望近期宣布成立,只有加强“内功”,谈判人员才能在ITA扩围谈判中扛住发达成员的种种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