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热点 >通知公告 >《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亮点解读

《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亮点解读

2016-08-09 来源: 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

  近日,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正式发布《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与工程。《规划》具有可持续、可操作、可落地等特点,全面深化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对促进我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打造全国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规划》立足当前我省中小企业发展实际,以创新为动力、成长为主线,持续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创新文化,实现全省中小企业结构持续优化、活力持续增强、质量持续提高、效益持续提升、贡献持续加大,明确提出了坚持创新驱动、秉持开放发展,坚持市场主导、加强政府引导,强化分类指导、推进融合发展,坚持绿色生态,实现持续发展的工作原则。

  创新发展空间广阔

   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指出,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依然错综复杂,由于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加大,转型升级进入攻坚阶段和生态环境压力持续增加,我省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但是,“十三五”时期正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与举措全面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布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兴末艾,以及多项国家级改革试验在浙江落地实施,随着新型业态不断涌现,两创生态加速形成,国际合作加快推进,政策环境更加普惠,我省中小企业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将为中小企业提供广阔的创新发展空间。

  推进“五化”协同创新

 据介绍,今后五年我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包括,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推进,创业氛围持续高涨,全省中小企业总量不断扩大;创新驱动战略成果显现,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发展质量全面提升;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特色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努力将我省打造成为全国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区。
    与此同时,“十三五”时期,着力推动中小企业向业态新型化、生产智能化、产品品质化、管理现代化、创新常态化方向发展,坚持专业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实现经营效益持续提升,社会贡献持续增强。
    推进业态新型化。以实施浙江“互联网+”行动计划为契机,鼓励中小企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慧物流、数字内容等新技术和新业态。
    推进生产智能化。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深入推进“四换三名”工程,加大“机器换人”力度,引导中小企业智能化、柔性化、信息化发展,推进企业装备智能化和生产过程自动化。
    推进产品品质化。充分发挥标准提档、质量提升、品牌培育对供给升级的组合引导效应,培育发展一批专业化水平高、配套能力强、品质优势明显的成长型中小企业。
    推进管理现代化。引导企业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实现治理结构现代化和管理方法科学化,支持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财务、质量、安全、用工、风险等基础管理,提升中小企业管理水平。
    推进创新常态化。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中小企业更加注重创新,增加创新投入,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创新发展常态化,推动市场主体递进发展、持续升级,不断强化创新对中小企业成长的持续推动作用。

  五大举措保障《规划》落地

 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还表示,为确保《规划》中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我省相关部门将采取5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在组织领导和监督考核方面,发挥好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领导和政策协调。全省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职能建设,发挥牵头和综合管理作用。建立健全考核监督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和实施绩效评估,确保各项重点工程和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在政策法规宣传和政策扶持方面,加大《中小企业促进法》、《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和《浙江省企业权益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宣传力度,落实好已经出台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按规定用足用好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专项奖补资金,提高使用绩效。鼓励扩大服务券、创新券的使用范围,逐步推进创新券在委托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应用,降低科技型企业创新活动成本。探索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制度体系,加强与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对接,引导带动社会资本,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创新型、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投资力度,促进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
    在完善法制和信用体系建设方面,认真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修订完善《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进一步完善促进我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优化中小企业诚信经营的法制环境,建立由政府、企业、行业主管部门、金融机构等共同参与的中小企业及其从业人员信用管理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诚信经营和从业人员诚信就业的管理。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严厉打击各种侵权行为。
    在资源要素保障方面,大胆探索和创新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建立和完善区域性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和创新中小企业用地评价和供给制度,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原则,优先保障中小企业尤其是创新型、科技型和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用地需求。积极营造良好的引人育人留人用人的环境和制度,大力引进和培养创业人才、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中介服务人才等。发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形成服务的长效工作机制。
    在运行监测分析和企业权益保护方面,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分类统计、监测、分析和信息发布制度,逐步建立中小企业运行监测、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加强中小企业的统计分析和重点监测工作。开展企业权益保护满意度测评工作。完善中小企业运行监测指标体系,加强中小企业运行情况的研究和分析,提高运行监测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及时性,为制定和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