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预警 >预警信息交流 >吴兴区贱金属行业在全球“双反”背景下发展对策的思考

吴兴区贱金属行业在全球“双反”背景下发展对策的思考

2019-08-07 来源: 吴兴区金属材料产业对外贸易预警点

在全球经济弱势复苏的大背景下,发达国家是对华发起“反倾销”的主要对象,而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行为也日益增多,这些行为自然是给自由贸易踩了一脚“急刹车”。尽管围绕贸易摩擦及贸易保护主义的话题在整个危机过程中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但这“急刹车”效应的最集中体现却是出现在全球经济已然开始缓慢复苏的当下。而在这贸易摩擦遍地开花的时候,我国成为明显的“重灾区”。而从行业分析,2015年全球发起233起反倾销案件中,针对金属行业的案件占比达到创纪录的46%,几乎全部是针对钢铁行业的案件,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中国无疑是受损失最大的国家。而贱金属制品行业作为我区主要出口产业之一,对该行业后期走势及探索是主要工作之一。今年1-10月,我区该行业累计出口3.06亿元,占全区出口总额的6%,出口同比增长19.4%。

一、我区贱金属产品出口简要分析

1.从企业看,出口超千万以上企业增加。全区有出口贱金属实绩企业105家,正增长企业56家,占比53.3%,其中出口千万以上企业9家,较去年同比增加2家,净增出口额10067万元,提高全区出口增幅约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前三强企业分别较上年提高17.8%、46.3%、43.4%,出口相对较为乐观。

2.从商品看,出口均为资源密集型产品。钢铁制品及铝制品是我区贱金属产业主要出口商品,1-10月分别累计出口1.49亿元、1.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3%、22.0%。从海关细分类目中分析,铝型材、家用器具零件、贱金属杂项制品等为主,均为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产品附加值较低,普遍缺乏国际竞争力。

3.从国别看,出口传统市场态势良好。我区贱金属主要出口到美、欧盟、日、港四大传统市场,1-10月出口额累计1.63亿元,同比增长52.2%,其中美国为第一大出口市场,1-10月出口该国7820万元,同比增长43.6%。同期对新兴市场的出口虽赶不及传统市场,但较去年同期相比也提高了2.5个百分点。

由此,我们可以分析,我区贱金属出口国家和地区较为广泛,主要地区为美国、欧盟,但近些年来东盟、韩国等新兴市场的出口额也日益激增。

二、我区贱金属行业主要出口地区的“双反”特征

1、第一大出口市场-美国。众所周知,金属制造业是美国主要产业之一,根据WTO贸易调查的统计,2015年,美国取代印度成为全球反倾销等贸易诉讼案件的最大发起国。而美国反倾销案件激增主要是因为钢铁行业的贸易调查。美国钢铁企业提起反倾销诉讼的对象,已经从中国延伸到韩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全球主要国家。美国频繁发起钢铁贸易调查,的确对提振其国内钢铁产量起到了一定作用。据苏宁金融研究院统计,在高关税的冲击下,2015年以来美国钢铁进口量出现大幅下降,全年进口量为3860万吨,显著低于上年4434万吨。2016年1-8月,美国钢铁进口量进一步下降到2196.2万吨,大幅低于上年同期的2792.5万吨。由此可见,美国政府希望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来重振其日益衰落的钢铁工业,而钢铁制品是我区出口美国主要金属制品,占比达到67.7%。

2、第二大出口市场-欧盟。欧盟,从钢铁到光伏,对华商品“双反”一直未有停歇。据统计,当前欧盟73起反倾销案中的56起涉及中国产品,包括钢铁、机械、化工和陶瓷等。以2008年欧盟对我国无缝钢管案件为例,我国无缝钢管出口量大幅下降,我区金洲管道集团由此出口量直线下跌,到今年为止自行出口金额少之又少。我们会注意到大部分时候欧盟内部对反倾销案件会发出不同声音,比如在光伏反倾销案件中,德国总理提出过质疑声。因此欧洲式贸易壁垒或者说贸易保护主义,未必是各成员国的共识。尤其在对华贸易战上,有时并非中国的欧洲主要贸易伙伴所为,更多时候是欧盟小国基于本国利益而在欧盟内部发起。反之,我们需注意的是,欧盟有27个成员国,只要有一个成员国提出反倾销指控,就会在欧盟内部28个成员国间产生连锁反应。而一个产品一旦被征收反倾销税,其效力遍及整个欧盟内部,这使得一些不愿意对中国采取反倾销措施的成员国家也无能为力。

3、第三大出口市场-东盟。从我区贱金属出口地域分析,东盟是我区贱金属产品的重要出口地区之一,2016年全年全区对该地区出口贱金属产品4859万元,同比增长39.6%,出口额仅次于美国、欧盟,成为我区出口贱金属产品的第三大地区。近几年在“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基础上,东盟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钢铁等金属产品的消费量是日渐上升的,在东盟自身钢铁产能不足的情况下,从国外进口是满足国内需求的必然方式,而我国钢铁产品以强大的竞争力进入东盟市场是正常公平、符合市场需求的。但是,东盟国家担心我国的钢铁产品日渐占据其主要市场,从而影响国内钢铁行业的发展,所以会选择采取“反倾销”的贸易保护政策来抵制我国正常出口的钢铁产品。

三、对后期发展对策的思考

面对日益增多的反倾销,我区出口企业首先应从自身做起,坚决杜绝低价倾销的行为,同时全方位、多层次地开拓国际市场,着力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打造名牌,使外国转变对中国出口产品“质次价低”的印象;其次,如遇指控,就应奋起应诉,无论是为行业还是为自身,都应有理有据,不卑不亢地进行抗辩。 

一、加快三类创新,提升出口产品附加值。一是积极推动品质品牌创新。在培育企业出口品牌,境外专利等方面狠下功夫,以三一装备被评为浙江省“品质浙货”示范企业为鼓励点,积极发挥振华工贸、栋梁铝业等区内金属行业龙头企业的出口品牌影响力,引导并组织行业内其他企业积极申报省、市出口名牌,树立品牌意识、增加产品特色,鼓励企业打造自主品牌,提升全区品牌效应,提高企业产品附加值。二是加快企业内部创新。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加快转变全区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模式。以市创新驱动发展拓市场作为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为指导,鼓励三一、湖职院等企业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发展拓市场引领、示范作用,加强企业自身产品、技术、组织等方面的转型升级,引领外贸企业创新发展。三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鼓励企业从全球产业链的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环节转型,将业务范围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即从加工制造环节做起,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逐渐参与到研发设计中,注重提升自身的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最终形成自身的研发设计能力。

二、做好三步计划,加强外贸企业应辩能力 一是规范企业财务,健全财务基础数据。要证明出口产品在制造、贸易和流通过程中的成本合理性,不构成对该地区企业的实质性损害,就需要运用精确全面的财务数据来说明。二是要积极与进口商和产品用户合作。出口企业可以调整应诉策略,同国外进口商和产品用户积极沟通、建立统一战线,从损害共同利益、降低整体经济效率的角度向主管部门提出抗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损失。三是及时聘请有经验的国内外律师。反倾销案件通常比较复杂、专业性极强、历时又比较长,企业很难在没有律师的帮助下独立应诉。联合聘请国内外律师协同办案,既有利于节约企业的应诉成本,也有利于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有利的抗辩意见,取得最佳的应诉结果。

三、强化三类保障,优化外贸企业服务工作一是完善外贸预警保障机制。依托我区金属行业协会牵头制定并完善预警点规章制度,建立政府、企业、协会、法律事务所等单位组成的对外预警机制,在维护各企业公平竞争的前提下,采取适度的政策、措施,对本辖区出口企业实施积极的监管和管理措施,通过qq、微信、网站等各种平台建立宣传一整套对各主要出口地区宏观经济各个指标的预警,并随时关注出口国在贸易救济规则方面对我国实践的新动向,例如再出现像双反措施合并适用类似的新的救济措施,要第一时间了解并尽快在现行WTO规则下找到应对的策略,及时地对国外制造贸易摩擦采取反倾销的措施进行精确的预警 。同时坚持落实“谁应诉,谁受益”的原则,加强对应诉企业的奖惩力度。二是强化外贸预警监测平台。借助我区85家重点监测企业,进一步完善对全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原材料价格等情况的监测跟踪,每月及时完成外贸运行监测分析,精准分析研判全区外贸发展现状和走势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三是加大外贸信保支撑。积极宣传我市小微企业政府“全风险覆盖”保单政策,确保我区小微企业出口信保全覆盖,帮助企业规避结汇风险,大大降低小微企业出口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