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茶叶对外贸易预警点

预警点首页 > 工作动态>茶叶预警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中茶院提出并牵头推进《绿茶 术语》国际标准修订发布
预警点介绍

浙江是产茶大省,茶叶出口一直位居全国第一。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浙江茶叶出口先后遭遇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贸易摩擦壁垒。为帮助我省茶叶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壁垒,保持我省茶叶对外贸易平稳发展,经省商务厅批准,浙江省国际茶业商会、浙江调解中心共同申报设立了浙江省茶叶对外贸易预警示范点,是全省为数不多的省级外贸预警点之一,并于2010年5月开始投入运行。 

预警点通过广泛收集、整理、归纳、梳理、分析国内外方方面面的行业和市场动态信息,能够整合各方面的信息资源,从而总结出具有前瞻性的行业竞争态势和趋势,帮助企业全面判断和把握市场,及时调整产品策略与出口方向,及时向政府主管部门作出有理有据的报告,从而促进我省茶叶行业的转型升级。茶叶对外贸易预警示范点由浙江省国际茶业商会、浙江调解中心作为项目负责单位,共同承担预警点的日常工作。

负责人
负责联系人:浙江省国际商会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71-85811925
网站
http://www.ccpitzj.gov.cn/col/col1229631370/index.html

茶叶预警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中茶院提出并牵头推进《绿茶 术语》国际标准修订发布

2025-07-18 行业:农副产品 来源: 中茶院

近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修订发布《绿茶  术语》国际标准。该标准的制定、修订全过程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提出并牵头推进,得到了全球茶叶生产国、消费国利益相关方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来自英国、德国、日本、斯里兰卡和肯尼亚等8个国家的专家共同参与了标准研制。


图片


该标准是我国2021年牵头制定和发布的首个茶叶国际标准《绿茶  术语》的修订版,也是我国主导研制和发布的第五个茶叶国际标准。此项国际标准的发布将系统构建起全球绿茶“视觉风味库”,为全球绿茶贸易建立统一技术语言,也标志着我国在茶叶国际标准化领域已成为主要贡献者。

绿茶品类多、类别难辨,为更具象化推动标准的理解和应用,新标准在原版标准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性修订,增加了7个附录,包含绿茶分类、干茶外形、干茶色泽、茶汤色泽、叶底外形5个图片类附录,以及滋味和香气2个风味轮附录。修订后的标准将绿茶品类、外形和内质等专业术语转化为直观鲜活的图片和分层清晰的风味轮,生动呈现了绿茶的品类、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等143个术语,将术语文字转化为视觉化认知,实现了“文字标准+视觉索引”的双轨呈现,使得绿茶术语表达更直观,有助于解决认知歧义,为国际贸易中绿茶的品类鉴别和感官评价提供了科学指导。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杨秀芳作为绿茶术语工作组召集人介绍,修订工作历时3年半,召开多次国际会议(线上/线下),通过采集全球代表性绿茶样品对其香气、滋味、外形等感官品质因子系统分析比对,并采集筛选代表性图片和风味轮制作,经过多个阶段的意见征集和处理,最终通过ISO成员国投票后正式发布。


图片


我国是全球绿茶生产与贸易大国。2024年全球绿茶产量突破290万吨,中国以206万吨产量和132万吨消费量奠定核心地位,中国茶叶出口量达37.41万吨,其中绿茶占86.57%。

《绿茶  术语》国际标准的全新发布,较好呈现了我国茶产业尤其是绿茶领域长期的实践经验和技术积淀,意味着全球绿茶贸易迎来技术语言革新,为绿茶品类、风味建立了全球统一标尺,并将有利于加速我国绿茶出口结构优化,推动绿茶出口从大宗茶向高附加值全品类拓展。

茶产业是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重要领域,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已在茶叶领域组织制定国际标准5项、国家标准81项、行业标准60余项,归口管理的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设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该所是集茶叶科学技术研究、质量检验检测、标准制修订、技能培训与评价、技术信息服务和产业化示范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开发型国家级茶叶科研院所,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技术委员会茶叶分会(ISO/TC34/SC8)在中国的唯一技术对口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