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是产茶大省,茶叶出口一直位居全国第一。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浙江茶叶出口先后遭遇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贸易摩擦壁垒。为帮助我省茶叶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壁垒,保持我省茶叶对外贸易平稳发展,经省商务厅批准,浙江省国际茶业商会、浙江调解中心共同申报设立了浙江省茶叶对外贸易预警示范点,是全省为数不多的省级外贸预警点之一,并于2010年5月开始投入运行。
预警点通过广泛收集、整理、归纳、梳理、分析国内外方方面面的行业和市场动态信息,能够整合各方面的信息资源,从而总结出具有前瞻性的行业竞争态势和趋势,帮助企业全面判断和把握市场,及时调整产品策略与出口方向,及时向政府主管部门作出有理有据的报告,从而促进我省茶叶行业的转型升级。茶叶对外贸易预警示范点由浙江省国际茶业商会、浙江调解中心作为项目负责单位,共同承担预警点的日常工作。
9月5日,由中国茶叶学会、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联合主办,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省茶叶学会、中国茶叶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福州海峡华巨臣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十五五”茶学学科发展暨“三茶”统筹推进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福州召开。来自全国42家高校、科研院所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此次会议。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余文权,海峡两岸交流协会副会长吴晓丁,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姜仁华出席会议并分别致辞。会议分别由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王岳飞教授和中国茶叶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王新超研究员主持。
姜仁华理事长在致辞中指出茶产业是富民产业、生态产业、健康产业,也是文化产业。近几年我国茶产业蓬勃发展,离不开茶科技提供的有力支撑。“十五五”我们必须顺势而为,大力发展茶业新质生产力。
第一,发展茶业新质生产力正当其时。当前,我国茶产业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从科技角度讲,一是学科设置还不能够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当前研究领域、方向主要是围绕传统的学科、传统的专业;二是围绕新质生产力的智能化方面的人才储备少,引进难度大;三是支撑茶叶科技创新的条件平台还远远不足。要破解这些难题,依靠传统常规的生产力水平提升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茶叶强国建设注入新的技术动力、提供新的要素动能、夯实新的产业支撑。
第二,以科技创新推动茶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十五五”茶叶科技发展应注重五方面的内容:一是坚持与时俱进,持续强化新兴学科建设;二是坚持重点突破,不断提升种业创新的能力;三是坚持绿色发展,推动高效绿色安全生产技术的研发;四是坚持健康为要,深化茶产品营养健康的研发;五是坚持节本增效,推进数字茶业建设。
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姜仁华致辞茶学各领域领衔专家围绕茶树生物组学、茶树种质资源、茶叶加工学等覆盖全产业链的12个学科领域开展专题报告,其中茶文化领域首次列入学科领域之一参与研讨;会上内容丰富、“干货”多,充分展现了茶学学科在“十四五”期间取得的各类成果和进展;专家学者们就“十五五”期间茶学学科的发展方向各抒己见,通过学术交流与争鸣来激发思想的碰撞,提出良好建议,明晰“十五五”发展重点。
王岳飞教授作《茶叶营养健康研究进展与展望》专题报告
周利研究员作《茶叶质量安全研究进展与展望》专题报告